本文转自:南方日报配资一流股票配资门户
清脏乱、塑风貌、兴产业
“金山明珠”迈向“文旅高村”
王嘉豪;云安轩;高村轩
古树公园。
受访者供图
稻田集市。受访者供图
曾经,基础设施落后、风貌杂乱是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的发展痛点。短短几年,高村镇以城乡风貌治理为抓手,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,走出一条“清脏乱、塑风貌、兴产业”的新路子,实现了从“脏乱差”到“清亮美”,再到“产业兴、人气旺”全面变化。
如今,“金山明珠,文旅高村”的新名片正逐渐擦亮。泥泞村道变坦途,浑浊河水复清流,沉寂古街重焕生机——行走在高村镇,一幅城乡融合、文旅兴盛的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●南方日报记者王嘉豪通讯员云安轩高村轩
直面痛点
环境整治奠基础
“以前下雨天要走泥巴路,一脚深一脚浅,出行送货都不方便。”石牛村村民黄伯感慨。三年前,像石牛村这样的情况在高村镇很普遍,部分乡村“路难行”“水难净”,垃圾收集体系不完善,“脏乱差”影响村容和健康,圩镇建筑风貌缺乏统一规划,商业氛围淡薄,整体形象不佳。
改变从最基础的环境整治入手。高村镇以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为抓手,在乡村清垃圾、拆危房、整线路;在圩镇同步推进绿化亮化、整治乱搭乱建,建成污水处理厂并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处理;完善了“户集、村收、镇运”体系,优化垃圾收集点布局,升级了垃圾处理工程。“垃圾有地放、有人收,村子干净多了。”黄伯的话道出村民心声。这场环境“攻坚战”,为后续风貌提升和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居环境基础。
风貌焕新
修旧如旧塑特色
环境干净了,如何留住乡愁、塑造特色,让“明珠”绽放光芒?高村镇提出修旧如旧、微改造、整体协调的核心理念。这意味着摒弃大拆大建,重在保护和活化。
圩镇中心旧街骑楼群,斑驳立面沉淀着逾八十载光阴。而今大部分商住户大门紧锁,人去楼空,唯有招牌上难以辨认的字迹,模糊间昭示着往日市井繁华。而另一边,乘着建设美丽圩镇的东风,高村镇再造骑楼街。秉持“修旧如旧”原则,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外观风貌的基础上,进行现代化的“微改造”。
新建的八音廊桥、亲水平台等公共设施,注重与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和自然环境相融合,打造统一协调的城乡风貌,让圩镇活起来。
走入佛洞黄沙口村、石牛松岭村等特色精品村,农房改造、景观营造与周边农田、山林无缝衔接,房前屋后点缀花卉苗木,实现“村在景中,景在村中”。
“金山云径”乡村运动产业示范带的建设尤为亮眼,沿着深步河打造滨水趣径,刻意保留河道两侧原生植被,因地制宜设置亲水平台、休闲步道,游客漫步间尽享山水之乐。
文旅赋能
产业融合促振兴
环境美了,底蕴显了,文旅产业水到渠成。高村镇锚定“金山明珠,文旅高村”,以全省首条“运动”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——“金山云径”为核心,整合生态、文化、农业资源,推动深度融合发展。
漫步“金山云径”,移步换景:风野者越野车营地引擎轰鸣,挑战极限;古树公园绿荫如盖,静谧悠然;蚕桑研习所里,游客体验缫丝、制作团扇;稻田集市、东盛油茶运动公园、森林露营基地各具特色。这条示范带巧妙串联起沿线佛洞黄沙口村等精品村,融入八音、山歌、陈璘等本土文化,并借势电影《我,就是风!》取景地热度,形成集运动、研学、康养、休闲于一体的黄金线路。
数据是最好的注脚。风野者越野车营地月均吸引游客超5500人次,成功举办的2场T2赛事汇聚了500余名海内外越野爱好者;蚕桑研习所2024年以来已接待研学团超90批次;一场“村BA”篮球赛,线上直播观看破万,现场超5000人,直接拉动餐饮住宿消费。
游客来了,如何留客?以御华公司为龙头的蚕桑产业,延伸出“种桑养蚕—加工—采摘体验”全链条;盛世樱桃农业公园融合果蔬种植、观光采摘、田园餐饮,打造综合休闲地;“御华蚕丝被”“东盛油茶”品牌渐响;圩镇“八大碗”等特色美食点燃夜市烟火气。
■一线实践
从“过境地”到“目的地”
“金山明珠”未来可期
站在新的起点,高村镇锚定“金山明珠,文旅高村”的目标,下一步计划在城乡风貌持续提升和文旅产业升级上重点发力。
绿美生态打底。高村镇将确保今年典型村污水治理率达100%,明年实现全镇全覆盖。纵深推进“绿美云径”生态示范带建设,完善乡村绿化管护。风貌提升落实“一村一风貌”,连点成线、连线成片推进农房风貌管控。
产业延链补链。做强“御华蚕丝被”“东盛油茶”等特色品牌是核心。推动蚕桑、油茶等农产品深加工,盛世樱桃农业公园将拓展柠檬加工、田园餐饮等业态。深化“运动+旅游”“文化+旅游”“农业+旅游”模式,整合越野营地、油茶公园、圩镇网红点等资源,提升体验深度。
专业运营点睛。高村镇将引入专业团队运营文体旅项目,借势电影《我,就是风!》、“村BA”、越野赛事等热点,完善“金山云径”示范带功能配资一流股票配资门户,打造集运动、研学、农旅、康养于一体的精品线路,全力推动高村镇从“过境地”转变为更具吸引力的“目的地”。
辉煌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